佳作 商瑜容
作者簡歷
商瑜容,臺灣臺北人,現居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畢業,現職教師。
曾榮獲第31屆耕莘文學獎新詩組首獎、第13屆西子灣文學獎現代詩組第一名等,111年榮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組特優。
詩作曾入選現代詩社《八十五年年度詩選》、中山中文詩作合輯《迷詩》,及秋水詩刊三十週年詩選集《泱泱秋水》。
目前仍努力創作中,詩文作品散見詩刊、報刊。
得獎感言
在夢想閃閃發光的年少,我因參加耕莘舉辦的文藝營得到許多啟發,開始提筆寫詩。
在這條與現實生活時而交織時而背離的創作道路上,有太多關愛我的人,始終如一的支持我,儘管跌跌撞撞,我仍想握緊他們的手。
所有想說的和不能說的,都寫在詩裡了,感謝有詩,允許我躲在黑暗裡渴望光芒,一邊挖掘一邊掩藏。
萬事萬物在冥冥中自有牽引,感謝葉紅文學獎,彷彿帶我回到寫作的起點,與當初那個純粹的文學夢重逢,我願再為它燃燒千百回。
告密者的地圖
我要供出一張地圖
我可以從黎明到黃昏
端詳上面的方位、路線和標記點,儘管
種種隱密的時間形式與週期性的事件
終究難以描繪,但紀錄之美也許就在它的極限
因過度簡化而造成的空白,將交由敘述者去填滿
樹枝亂舞的湖邊固定十一月降雪
隔著柵欄散步的遊客,照例待在土丘的另一邊
當天空被閃電劃破,極度憂傷的人會看見故鄉
盛夏才開放的沙灘,總被不可能回頭的腳印踩傷
仙人掌和蜘蛛網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沼澤以為自己沒有岸
走在下坡路要仰起頭才有光,如果飄起懵懵懂懂的雨,記得撐傘
河道已經淤塞,列車只停靠某個寂靜的小站
往南方的路兩旁種滿苦楝,盡頭是一間白色的療養院
往北方的路沒有終點,途中僅存一座監獄
罪人在秘密的庇護下,像石頭一樣生活
緊緊壓住別人的悔恨
其他的路,全都通往中央區的大樓
不到百年前它為科學研究而建,後來變成一座錯綜複雜的迷宮
入口有千變萬化的火焰,出口可遠眺卻難以抵達
夢魘似的長走廊,使人暈眩的旋轉樓梯,全都精心設計
從每扇窗望出去都可以看到荒蕪的花園
地上到處被挖掘而目的不明,或許是要埋葬那些掙扎的靈魂
避免不知節制的哀愁像野草般繁衍
年輕的管理員沉默寡言,陰沉的臉只有一半可見
說話時語調輕蔑而不容置辯
他偏愛戰爭遊戲,收藏各種人體模型
傍晚巡邏完就朝著標靶練習射擊
表達憤怒的方式是擊打牆壁和摔碎物品
曾有一個女人,受他遙遠的眼神所迷惑
在響著生死之音的午夜迷宮,步上羔羊的後塵
人們還在揣測她如何編織歧路
她已簽署自己的判決書,陷入循環反覆的流亡……
窗外又升起無用的鳥鳴
懊悔飄散在風中,被一顆殘缺的星星所迎接
是的,我還記得那張地圖
標誌著痛苦的版圖遠比快感更遼闊
愛是裡面最淫穢的地點
「是你的無知開啟這一切,你沒有資格說要離開」
當時他對哭得抽抽搭搭的我這麼說,直截了當
肆無忌憚
革命
於是我便如此繽紛
在荒草鬱鬱的時分
把一些失控的意念摺進風裡
捎給遠方的盟軍
革命前夕,蜂蝶就急急忙忙趕來
刺探我虛構的秘密
而種籽已埋進土裡
楊碧薇 評語
這組詩歌用不同尋常的想像路徑開啟了詩意征程。“告密者”與“革命”本為詩歌寫作中頗具難度的“大詞”,卻在詩人筆下獲得了別樣的演繹,其固有形象被充滿個性色彩的敘述消解,代之以新的涵義。同時,詩人很擅長營造場景,拿捏細節,無論是“小站”、“療養院”,還是摺進風裡的“意念”、急忙趕來的“蜂蝶”等,都增加了詩的肉感和可觸性。隨著想像力的持續奔跑,奇幻、荒誕與真實在詩裡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又互相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