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票作品討論

118號(〈書法〉、〈自畫像〉)

楊克:這篇是傳統詩歌,寫的比較扎實,沒有特別與眾不同之處,四平八穩,但有柔軟、安慰人心之感,所以入選。

江文瑜:這兩首給A-/A。〈自畫像〉寫藝術家畫自己的呈現作品,有趣,不錯。兩首整體四平八穩,很完整,但不夠驚艷。

尹玲:選這篇是很四平八穩,〈書法〉跟祖父有關、溫馨,如「回憶起大手握著小手的溫度」,很多類似詞彙,第七行疑有錯字。〈自畫像〉第五節「照著鏡子都不敢太仔細/不敢直視那懦弱、虛假、不安的自己/……」真假、實虛的對照意象、各種形容詞的寫法很能打動人,倒數第六行「妥協好虛實之間的界線」,寫了光影等細節都不錯。

江文瑜:〈書法〉是這次所有作品中最溫馨的,一種傳承跟溫暖。

楊碧薇:這兩首溫馨感深有體會,但語言稍為平了一點,沒有選。

楊小濱:兩首詩表達的是習以為常的事,沒有打動我。〈自畫像〉如「跟照相不同的是/照相僅是抓住了我的型態我的表情/……」道理淺薄,思考不夠深。

江文瑜:年齡大了,喜歡溫馨、反璞歸真,這兩首有純真的美感。〈書法〉例數第五行「飛鳥走獸/無不一在自」,感覺平常,但透過書法串連祖孫間的情感,令人溫暖。〈自畫像〉雖似陳腔濫調,但真正是寫女性,「照著鏡子都不敢太仔細/不敢直視那懦弱、虛假、不安的自己」,「也許我的脖子上根本沒有項鍊」,這些都是女性的感覺,女性在乎的有與無,是一種虛與實,但男性可能感受不到。最後二句「最後也只敢畫出側著半臉的我/擺放在名為藝術的展場上」很精彩,女人到後來不敢面對自己,只有半臉,沒有顯露自我,從鏡子看到自己會疑惑,是種反諷,看到後面被觸動到。這兩首很女性,我很肯定。

 

132號(〈日出〉、〈車站〉)

楊碧薇:〈日出〉語言比起其他詩歌沒有問題。〈日出〉從日出寫到日常生活,主題結合度夠,寫人的體驗,倒數第三行「漂泊,再漂泊。沒有哪一個地方可以稱之為終點。」。〈車站〉延續同樣的思路。

楊克:語言不錯,整體沒有不足,藝術質量很高,很舒服。

楊小濱:〈日出〉描繪的對象和語言,都是把日常與傳統詩意結合,有些語言「驅車上班」、「活」都是口語化或日常的,在詩裡沒違和感。有些較特別感覺描繪「腸胃絨毛豎立,肋骨擠壓胸腔的痰液。」一般詩裡不會寫到,但不覺得很不舒服。日出的景象原來具有傳統詩意的印象,作者把原來的題材翻出新意,寫出自己感受,不容易。

尹玲:這兩首的標點符號用法奇怪,沒有選入。

江文瑜:與兩位老師不同看法 ,〈日出〉第七節「無非一半是熱浪侵蝕,一半是噁心,」很口語,往後二節「你只有近乎麻木的悲傷,像一株/無法動彈的雨林硬植物,光合作用中蒸騰。」藝術性不足。最後「你如同一個求索的盲人,並且一無所獲。」文字平凡,讀完沒多少感覺。

楊小濱:〈日出〉在顛覆傳統日出意境,具解構性。語言較西化或像翻譯體,可能不夠傳統的詩意。漢語本身在發展,必然會融入翻譯體來拓展漢語詩的寫作方式。

楊克:接受兩位女教授的意見,這兩首的語言不足。

 

140號(〈在時間另一面的父親〉、〈二分之一的母親〉)

江文瑜:〈在時間另一面的父親〉是種逆寫,死亡本來不開心,作者用不一樣的方式寫,第一節「父親是在死亡裏重生的,並將繼續/在死亡裏重生/瞧,此刻他睡得像一個嬰孩」,往後每段有重新啟程的概念,第三節「他比我還年輕,比我/更像一張白紙」有趣。〈二分之一的母親〉有數學概念,透過父親寫母親,這母親沒有自我,被父親淹沒只剩下二分之一。這兩首我的評價很高。

尹玲:這兩首給A的作品,如前面江老師唸到的詩句,感動,第七、八節感動最深,想哭。〈二分之一的母親〉讓人想到很久以前所有女性或母親只有二分之一,幾乎都在父親的一生中消秏掉,第七節「陳舊的生命與生活,被時間的轟鳴寫成劇本/母親的一半是父親,他們像/對折劈開的樹/在尋找葬於山頂的星光。亞麻布/刀鋒和火」非常動人的句子,感觸特深。

楊克:這兩首對比118號評價高很多,題材雖是傳統,但直抵人心。

楊碧薇:這兩首詩情感飽滿,寫得充實。當初沒選是考慮題材的平衡,所以選了233號人工智能較新的題材,但剛才放棄了,可改選這兩首進來。

楊小濱:這篇新意不足,較為通俗。

 

218號(〈紅燈是難得的〉、〈落葉.記〉)

江文瑜:給A的作品,逆寫的方式,每段皆寫等紅燈不一樣的感受,語言文字有趣,如第三節「等紅燈的時候號誌裡的小人是不是也很無聊」,每節皆有思想、詩意。〈落葉.記〉寫越戰,不從歷史去寫,是從看展覽開始,因為「彎腰之後/你是越共、是美軍還是看展的外國人?」,很悲傷,讀完發現是這次少數以不一樣的方式寫歷史。

尹玲:〈紅燈是難得的〉一般等紅燈讓人感到無聊,但此處幾段吸引人,很有趣。〈落葉.記〉寫越戰走地道必須彎腰,落葉劑是美軍灑的橙劑,讓樹林全部消失,傷害和後遺症極大,畸形兒一大堆,很難過。看這首詩思緒要進入越戰才能懂,「他們將血灌入每個蚯蚓洞」都是地道裡看到的東西,最後一節「福馬林裡是還不知何謂世界的/一團長的像人的/心臟」道出悲慘的故事。

楊小濱:這兩首整體印象不錯,並非首選,用「等紅燈」、「彎腰」達到不錯的節奏感。

楊克:這首我沒選。

楊碧薇:這兩首沒特別感覺。

 

四票作品討論

240號(〈環氧樹脂的戀愛提示〉、〈如今我成為了妳的媽媽〉)

楊碧薇:〈環氧樹脂的戀愛提示〉立意較為獨特,將環氧樹脂製作過程與戀愛過程對比解讀,形成趣味性。〈如今我成為了妳的媽媽〉詩歌中的我上有老,下有小,在三代女性間,感覺代際間的困境和矛盾,並體現出來,不只溫情表述,提供不同代際間女性可對話與不可對話的複雜性。

楊克:題材比較新穎,完成度很好,有新事物意象,比較突出。

江文瑜:〈環氧樹脂的戀愛提示〉用環氧樹脂製作與戀愛類比,有趣的是環氧是種藝術製作,把戀愛過程提升至藝術創作,非常有創意。〈如今我成為了妳的媽媽〉感人之處,是上有媽媽,下有女兒,可女兒叛逆,可能經歷這些面對媽媽有自我反省,詩的標題有趣「如今我成為了妳的媽媽」,媽媽現在可能生病、失智、臥床,女人的一生在循環中,最後成為嬰兒,被照顧,最後一句「曬無話可說的太陽」總結女人心酸的一面。這兩首詩個人評價甚高。

尹玲:〈環氧樹脂的戀愛提示〉非常不容易寫的題材,怎可把環氧拿來與戀愛對比,這次最特別的創作。〈如今我成為了妳的媽媽〉讓人哭,本來的媽媽現在當孩子來照顧,最後一句「曬無話可說的太陽」是在詢問老天爺,以前可以講多少話,現在無可奈何,令人難過,這首比第一首好,尤其是女性,有女兒與媽媽,可以對照來看。

楊小濱:〈環氧樹脂的戀愛提示〉特別好,微觀寫法不急不徐的節奏感,不直接寫戀愛,有想像空間。第二首過於透澈,沒有想像空間,如第二節「我希望她幸福,她卻時時強調性自主」寫女兒間關係,說法直白,缺乏詩意,道理明確,第二節諧音用法「我用暴烈壓制她的爆裂」較無意思,這篇我沒選。

 

279號(〈母語〉、〈門〉)

楊碧薇:〈母語〉在這次的詩歌裡相對更有厚度些,寫到歌仔戲、布袋戲,採茶與部落,與文化形構有關事物,試圖將母語加入歷史與文化,使詩歌更有厚度,它與其他詩歌不同,也提醒對使用的語言的反思。第二首〈門〉較弱,語言有些問題,第三段「卻無從將門劈成雙翼,飛遁入九霄雲外」表述過於常態,新意不足,鑑於第一首,就選入這篇。

江文瑜:這次的作品中喜歡〈母語〉,第一段闡明歷史殖民過程,消音了臺灣原來的語言,第二段回到母親母語失去子宮記憶,寫失語的痛,第三段寫台灣歷史:歌仔戲、布袋戲都講台語,採茶間講客語,現在的母語只剩下戲劇與傳統客語的想像,部落裡只留下表面的交談、粗口或口頭禪等,都是固定用法,可是社會對失語的憂傷,只能用表面方式如語言檢定、唱山歌等解救,母語還是被壓抑,真正的靈魂還是想念著「母親子宮裏的搖籃曲」,只能用母語唱出來。〈門〉可能也在寫語言,對照第一首,第二首顯得更有意義,閱讀時也可以有其他解讀,門內可能是被主流意識型態控制,門外需突破迷思的說法。整體上第一首比第二首寫得好。

楊碧薇:〈門〉的語言比較硬些,靈活轉折不夠,比第一首弱。

尹玲:〈母語〉講母語在歷史演進過程的各種改變,對國民/居民的心情是難以忍受,結尾讓人難過。〈門〉比第一首弱。

楊小濱:〈母語〉是將觀念的演譯,換成詩的說法,把一種論述借詩歌的形態說出來,立場性過強,過重,放在為歷史代言地位寫作。反思歷史方向是好的,必須是感性,舉重若輕的,不適合用知性語言翻譯論述觀點,裡面有些不成熟的語言,如「泛潮回聲」、「隱隱爍現」很拗口,這首都是翻譯,詩意淺薄。〈門〉相較好些,沒那麼明確,雖然語言上有些不足。

江文瑜:她講歷史還是有詩的表達方式,如「被歷史殖民熨燙一次又一次的音容」。

楊小濱:〈母語〉用很理性方式談母語,用了貎似感性語言翻譯成詩歌,過於簡單,責任感過於清晰,沒有想像空間。講母語現在被壓制的道理,不是表達自己創造性感受,如果寫自我反省也許更有意義。

arrow
arrow

    leaf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