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作品討論
87號(〈在微雨的城市遇見你〉、〈她在年輪裡寫詩〉)
瀟 瀟:表示放棄這篇。
97號(〈半夏,一半甜蜜一半傷〉、〈你把日子守成美玉〉)
黃 梵:這次作品整體上追求詩歌的深刻,但可能忘記詩歌的優美。我們讀詩歌時首先被感染的是詩歌的優美,然後才是內容的深刻,但我們往往走到另外一個極端,而忽略了詩歌的語言及旋律的優美感。投這一票是給本次詩獎一個彌補,這二首詩的音樂性、旋律、畫面感都有優美的特色。
向陽、江文瑜、蕓朵、瀟瀟四位委員不附議,黃梵不堅持這篇。
159號(〈阿茲海默:寫給失智的外婆〉、〈絳紅色的詩人〉)
瀟 瀟:第一首寫對老年人的關愛,及內心的死亡,它帶給我感觸,我身邊有七、八十歲的朋友有失智狀況,沒辦法治療,這首詩感動我。但第二首閱讀臺語的語言時,有種陌生感,較第一首弱。
黃 梵:第一首講阿茲海默症,這題材值得寫,豐富的歲月和現在的空白,能形成強烈的對比及隱喻,可以寫出傑作。但這首沒有內化阿茲海默症,沒有挖掘深入,只是對病的表面描述,有點遺憾。第二首寫得有點抽象,跟第一首比較題材上沒有太大的意義,感到有點遺憾。
瀟 瀟:我贊成黃梵講題材的部份,第一首的題材很特別,但第二首較弱。
江文瑜:這篇我的評比是中等,這個題目在詩歌中比較少,比較遺憾是整首詩讀到最後沒有觸動心靈、讓人哭泣的感覺,題材很好內容稍嫌不足。第二首同黃梵說的有點抽象,不太能理解這首詩。
向陽、江文瑜、蕓朵、黃梵四位委員不附議,瀟瀟不堅持這篇。
165號(〈妳的美,如蒙娜麗莎-致女同性戀者〉、〈遲來的懺悔-記張學良〉)
江文瑜:這篇我的評分屬於中高等級,選它是因為題材有趣,如果先看注釋後回頭讀詩,會發現作者把女同性戀的陰性、陽性、顯性之間處理的很好。第二首表面上是寫男性歷史,詩中最後一段「寫給永遠的趙四小姐」與注釋有非常強烈的對比,這個男性最後的港灣是女性,詩中寫到《四郎探母》到「東北口音……整成臺灣腔」,從中國到臺灣來作者也寫出臺灣歷史變化,我認為這首是歷史詩,我喜歡歷史,覺得它很特別。如要放棄我是同意,因為還有其他更好的作品。
黃 梵:第一首是寫女同性戀詩歌,在大陸是少見,題材過去曾出現,要把它寫好非常難,作者勇氣十足。第二首是歷史,這二種詩歌是高難度挑戰。第一首表達內容非常好,但是較抽象,用了西方意象,不易引起共鳴。第二首用趙四小姐方式寫張學良,超出我們歷史了解的範圍,如果作者要寫出歷史,要寫出新意,只有歷史層面是不夠的,要把個人獨特的感受認知表現出來。
向陽、蕓朵、黃梵、瀟瀟四位委員不附議,江文瑜不堅持這篇。
二票作品討論
29號(〈月潮〉、〈蓮花色〉)
向 陽︰第一首用古典語言、情境、帆船、濕地等修辭描述愛情,用潮汐沖洗愛情,第四段「原來你是海盜,慣用細膩話語堆沙堡」是被騙,都是謊言的心情。第二首用宗教的禪學、夢蝶典故,但她的古典用語落入俗套,這是缺點。
蕓 朵:作者的第一首語言使用是熟練的,很會用意象去塑造氛圍,具音樂性、節奏感。缺點是使用太多意象,第一段很有鄭愁雨及瘂弦的影子,第四段寫的好,「將愛洗劫一空」,這隱喻很好。第二首〈蓮花色〉談到蝴蝶、聽濤聲,讓這首詩沒有新鮮感。
江文瑜:這篇我的評分是中等,二首的文字是古典語言,但讀完後比較沒有特殊新意,容易忘掉。用潮汐描述愛情是有趣的,但要寫出潮汐特點是困難。第二首沒有讓人感到驚訝。
黃 梵:〈月潮〉寫的很不錯,她很會表達,但缺少新鮮意象,也有俗套。用潮汐表達情感過去也有人寫,也不難看出裡面有鄭愁雨的影響。整體來說她的意象能力還是很強的。
瀟 瀟:在我大量閱讀大陸現代詩的經驗中,作者的寫法、感覺都很熟悉,故沒有選進來。
江文瑜、黃梵、瀟瀟三位委員不附議。向陽、蕓朵二位老師不堅持這篇。
140號 (〈浮潛練習〉、〈重讀東番〉)
蕓 朵:〈浮潛練習〉我給很高分,表達方式是以歷史去推展詩意,作者必須對歷史有新的詮釋及再觀察。它講諾亞方舟的歷史,是很沈重的,它故意說成浮潛練習,用的語意很熟練、很彈性,第一段「掀起生鏽的哥德式屋塔如花色救生墊」,把語言節奏及彈性放進去,第二、三句使用海洋意象,第三段敘述生命的美好,最後暗示經過浮潛大地,希望重生,它是淡淡的說意象。缺點在第二首,「妳是否聽聞,妳是否聽聞」,這個意象堆疊讓語言弱化,沒有新意,與第一首形成落差。但作者從歷史翻轉出新意,因此在題材上我給她鼓勵。
江文瑜:〈重讀東番〉我給它很高的評價,因為題材及內容較為新穎。蕓朵老師說的「妳是否聽聞,妳是否聽聞」讓語言弱化,是第二首的缺點,但二首的落差是比較小的。第二首從明代中國的漢人眼光去投射到臺灣,臺灣是個東番,在我的閱讀經驗裡,很少人從這樣的歷史去看臺灣,所以寫的滿特別的。「紅毛人的船艦自國際換日線駛來」,它看到西方人來到這個島,有翻轉視野,也把平埔族男女對應寫的很不錯。一般寫歷史詩會從長篇開始,但作者受限於詩獎的字數規定,不過就短篇詩來說是很好的。第二段「男人如虎視的蝙蝠垂立於山洞,慣習在女子家門夜伏晝出如鬼祟,也如鹿群飛馳,縱然曠野有荊刺遍布」,讓我們有畫面、有鹿、蝙蝠,這裡把蝙蝠比喻成男人寫的很貼切,用這樣的視角看歷史,我看到這是很有趣的觀點。第一首〈浮潛練習〉本來是寫很大的歷史,我查了聖經的第一章,上帝有七天去創造宇宙。「浮潛練習」應該是在海裡面很愉悅有光進來,創世紀第一章,神說:要有光就有光,這首詩把光影的變化跟歷史放在一起,這樣的視角是有趣的。
向 陽:第一首談到海洋、女性角度、原住民族,最後一段「成群攀上八代彎弧形灘岸……如神靈的祝禱」,第二首採用原住民的角度,透過明代陳第(東番記),去顛覆傳統漢人對臺灣原住民族鄙夷心態,作者寫的都是好題材。前首是創世紀,有光、有人、有活動,她放入浮潛經驗當中。第二首透過明朝的陳第去表示平埔族原住民,那個年代原住民族女性的主體,但有個小缺點是〈重讀東番〉中「慣習在女子家門夜伏畫出如鬼祟」,作者可能寫錯了,應該是晝伏夜出,當時平埔族女性是主管一切,所以晚上時會有男性來吹口琴,這個地方是小錯誤。
向陽、江文瑜、蕓朵三位委員要保留這篇。
150號 (〈未來〉、〈寂寞〉)
瀟 瀟:〈未來〉用口語表述現代愛情的破碎感,很道地,也把現代人的情緒抓得很精準。〈寂寞〉的新意是把寂寞從靜態寫成動態,它的角度很巧妙。
江文瑜:這篇我選進來的想法與瀟瀟講的接近。第一首,若把標題〈未來〉與內容對照,很有新意。口語的形式與內容搭得很好,讓人體會到未來人類情感的變化,人類變成微小的東西。第一段「在這個年代裡,是否已經不再流行著那些,過時而美好的東西,例如:愛」,最後一段「直到他們終於都渺小了,世界還在獨吞」,也就是隨著網路發展,人類變成一個一個小塊,微不足道,作者說出未來可能很簡單,第三段「類似痛覺,類似愉悅的東西,存放在福馬林裡,相互腐蝕」未來人類不會有痛感及愉悅感,只有表面的呈現。第二首〈寂寞〉寫的很活潑、輕飄,第一段「想畫寂寞,但寂寞會飛翔」她用的意象都是輕的意象,第二段「想為寂寞寫歌,但寂寞像枝頭上的鳥,高興哼歌,不高興也哼歌」,第三段很活潑「寂寞……偶爾調皮活潑,偶而,潛入水中只能聽到,咕嚕波喔,含糊混 混亂 卻最能接近,心跳的聲音」,寂寞很難捉摸但是能接近人類真實情感,雖然她的詩很短但很輕快,這首用了很多聲音的意象,把寂寞捕捉的很好。在整體入選的作品中,更顯出它的新鮮感。
蕓 朵:〈未來〉的優點是作者對未來的詮釋,在第三、四、五段。但未選它的原因,是第一段「在這個年代裡,是否已經不再流行著那些,過時而美好的東西,例如:愛」,寫的太白,詩跟散文是有區別的,詩是有含蓄及暗示語言。〈寂寞〉其實用一句話「寂寞是最接近心跳的聲音」就可以完整表達,但作者用了五、六句。第一、二段我贊成江文瑜老師講的意見,作者用很輕飄去講寂寞,「寂寞會飛翔,寂寞像枝頭上的鳥」是這首詩的優點,但我期待它的比喻是更有趣、更新奇,語言是更精緻一些的。
黃 梵:〈未來〉表達的東西特別好,是站在未來寫過去和現在,寫的很虛無,這種悲觀的態度我個人比較欣賞,沒有未來的「假、大、空」,很符合時代的悲涼。我們現在的時代,在未來也不會有太好的未來,但它表達的意象很特別,很抽象的概念,「於是他們開始搶食,所有的日光,以及黑暗」,這種方式一般人不容易有感覺,如果使用的好會產生好的意象,例如:夏宇〈甜蜜的復仇〉中「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醃起來/風乾,老的時候下酒」,也是個抽象意象概念,很像美國紐約詩人阿什貝利(John Ashbery),也是用類似的概念構成意象,這樣的意象在國外並不罕見,漢人詩歌世界也有人用這種寫法。它寫的不是很完美,但用這種方式是可以鼓勵。第二首寫法跟第一首差不多,「寂寞會飛翔」是一個概念,一個抽象詞語,也是傳統意象的挑戰,如果做好了可以成為全新的意象方法,我覺得可以鼓勵這種寫法,我們只能接受開頭不是特別完美的詩歌,這篇在我的評分屬於邊緣地帶,但我附議把這篇保留。
江文瑜、黃梵、瀟瀟三位委員要保留這篇。
160號(〈餐桌上的鳥〉、〈暗戀〉)
蕓 朵:這篇太輕、太短,但表達上我很欣賞,把餐桌的鳥形容成一個家,在餐桌上去形成一個家的畫面,第一段「蛋糕、滲透」,她用的語言很有趣,像針一樣,一點一點去形成一個畫面。剛開始吵架時「成為一座沒有人光顧的鳥巢……殘破的碗盤」,實際上是家的殘破,接下來是吵完架後,「媽媽開始安靜,爸爸被留在青春期的結石裡,黃昏時,他們輪流存在」,吵完架後景象點的剛剛好,「黃昏時,他們輪流存在,嘴角帶著傾斜的味道,流利地表達醃潰好的情緒」,他們為維持虛假的家庭,用餐桌上的畫面,去講家庭的破碎,用虛偽的方式拼貼起來,最後「讓孩子也成為一隻鳥,期待籠子裡每天的晚餐」,孩子也是個被犧牲者,因為父母親的爭吵,會讓下一代對家的模式有個破碎的想像,所以我讓它入選。第二首〈暗戀〉也是點到為止,題目不算新鮮,但作者用很淡的東西去寫很濃的感情,例如暗戀一個人用「我愛上你的後腦勺,小狗被打暈的時侯,在抽屜已經裝滿所有表情的時候,慌張的頭髮」,她一點一點的像針一樣,去表達她想要的東西,最後暗戀是「笑聲還是充滿著,春天,以及瓢蟲的口水」,它的語言非常的散、淡淡的,但她的淡又一針見血的表達,很輕又很重,所以我把它選進來。
黃 梵:這篇是我評分標準中最高分的作品之一,如果我們了解詩的情境,由情境去了解它的意象,會覺得非常獨特。〈餐桌上的鳥〉是指自己,每天期待在餐桌前吃晚飯,但父母都在吵架,前四行「餐桌蛋糕,沒人光顧的鳥巢」,因為吵架餐桌上的食物沒人光顧,「擺滿殘破的碗盤」吵架之後打破碗盤,媽媽開始安靜,「爸爸被留在青春期的結石裡」,這個意象特別好,很準確、也很新鮮,留在青春期的結石是說父親還是在氣憤,結石是個力量的感覺,就是不肯妥協,造成他們的黃昏是可怕的場面,「他們輪流存在,嘴角帶著傾斜的味道」,另外一句「流利地表達醃潰好的情緒」,指日積月累的情緒,爭吵都是情緒累積造成,最後寫到自己很可憐,「也成為一隻鳥,期待籠子裡每天的晚餐」,看著家庭的爭吵牢籠的晚餐,也期待著這個家的晚餐,「可以堆擠在餐桌前,練習鳴叫」,此句特別的高妙,沒有說在吵架,像鳥一樣的練習,用這種方式化解家庭的怒氣,用反諷去表達出來。作者在表達破碎家庭問題的方法很獨特,意象選擇的很準確、新鮮,想表達的情緒也很到位,把這種問題家庭的對抗轉化了。另一首〈暗戀〉為甚麼說「愛上別人是後腦勺」,因為暗戀的對象只看到對方的背影,在追逐他,所以「在抽屜已經裝滿所有表情的時候」,可能抽屜放著暗纞對象的照片給自己欣賞,「慌張的頭髮,比賽馬還要直率」,頭髮是指自己,可能碰到暗戀對象,髮型不好、獰亂,頭髮比她的情感更加貼切、直率,感覺是很有經驗的人的寫法,「為了晚餐前的濃湯,一朵晨泳的蘑菇,偷偷綻放」,最後三句「笑聲還是充滿著,春天,以及瓢蟲的口水」在寫自己的暗戀,比喻自己像瓢蟲在流口水,春天也是美好的嚮往,嚮往自己的春天,很了不起表達自己的情緒,並轉換成自嘲,表達非常準確,平常我們會關注長詩,我們規定是五十行,有些人會寫的很長,其實詩歌在於深刻,表達深刻及生動,行數少沒關係但要讓人深刻,前面幾篇沒有推薦,這篇我向大家推薦。
瀟 瀟:〈暗戀〉短小而精幹,像黃梵老師說,她的情感,很新鮮。〈餐桌上的鳥〉寫夫妻的口角,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它,我覺得很驚豔。
蕓朵、黃梵、瀟瀟三位委員要保留這篇。
【續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