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歷

1985年生,彰化縣人。臺大中文系、師大國文所畢,研究志怪小說。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磺溪文學獎、桃園縣文藝創作獎等。現為高中教師。

得獎感言

電影《戰地琴人》中,某段敘述猶太裔鋼琴家在二戰逃亡、藏匿於閣樓,處於數日未進食的饑餓狀態,找到一罐醃製黃瓜,卻因聲響驚動了納粹軍官,被要求演奏一曲。離死神不遠的鋼琴家,生命交關之際沉浸在技藝中,如靈光乍現的凝神時刻,仍記得現實的餓與死亡如此脅近,樂音自往昔熟習的技藝流瀉而出,進入禪的靜定。我想,文學或任何形式編構的故事所貼近生活、予人生靈活現的感動無外於此。

新的學年接任新工作,面對如蜘蛛網交織的人事應對與瑣細費時的一切,努力提醒自己心平氣和的記得生活中,存有微如空氣的美好事物。感謝評審們的肯定。

 

〈浮潛練習〉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上。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世紀》第一章

 

馬雅曆法預言末日毀滅的

第六日,光自彼岸浮潛成早晨

他永遠記得洪水降臨前的狂風

掀起生鏽的哥德式屋塔如花色救生墊

在空中浮游,沉入比雨天更長的睡眠

 

方舟在阡陌巷道航行的一年四季

漂浮於創世紀洪荒神話的諾亞

曾目睹一股深藍色暖潮如女人的裙襬

自赤道款款而來。遠方有不眠的鯨

大水浮起漸層的鰭如上弦月;

飛魚的雙翼奏起交響曲

隨大水起伏的頻率行圓周運動

滑翔成一條條柔和的水草

 

他暗自記下洪水漲退的刻度:

六月的女人魚往礁的髮間滑過

像蝴蝶穿梭在海的花叢授粉

光是晝,暗是夜。水草搖晃的地面是洋

小島是樹枝座標上的珊瑚貝殼

而天鵝和鷹正棲息在北半球的夜空

人們的化石於水底發出熒火

 

聽過了四十日,舟筏擱淺在一片白荻

烏鴉自他的手掌飛出熱氣球的形狀

大水洗淨萬年不見天日的岩砂

褪去人們如浪花洶湧的語言:

願生靈存活在久違的日光下

願觀望天候的鹿群吮食露珠;

讓公羊也拂去岩壁和髭上的雨水

成群攀上八代灣弧形的灘岸

守候著百合與風的迷藏,如神靈的祝禱

 

〈重讀東番〉

「東番夷人不知所自始,居彭湖外洋海島中。」──明代陳第〈東番記〉(註)

 

紅毛人的船艦自國際換日線駛來

潮間反向陸嶼撤退,風波望陰陽海吹起

田間女子的草裙與睫毛

她們剛斷去紅唇內的犬齒

細細咀嚼著裝飾奇巧的語言:

 

妳是否聽聞屋外口琴呦呦如鹿鳴

男人如虎視的蝙蝠垂立於山洞,

慣習在女子家門夜伏晝出如鬼祟

也如鹿群飛馳,縱然曠野有荊刺遍布;

 

妳是否聽聞去年冬日的領土守備戰

讓一叢叢辮髮的士兵如稻草人守禦

啃食禾花又不止盤旋於海埔的烏鴉,

族裡的男人耳穿瑪瑙玉玦手持銅刀

埋伏在林投樹間,比蝴蝶安靜

觀察風向及每一朵雄蕊的輕微顫抖

 

那夜急急的風雨如律令,是否聽聞

祖靈逡巡於竹茅屋子的腳步聲

嘟嘴吹醒一排懸掛的骷髏如風鈴

 

(註)東番,指臺灣。明神宗萬曆年間,水師將領沈有容率軍來臺,時年六十二的陳第隨師東來,軍隊駐紮於大員二十多日,便訪察平埔族的風土人情,撰成〈東番記〉一文,記其部落組織、族群性格、農耕漁獵、婚姻習俗、喪葬儀式等,為最早的臺灣實地考察見聞。

 

江文瑜評語

浮潛練習:本詩透過聖經在創世紀第一章的語言為導引,讓整首詩穿梭於聖經裡創世紀之後的景象與浮潛的意象,亦即本詩其實是書寫「浮潛練習」,卻將這樣的意象處處與聖經上的創世紀後的海上漂流的典故融合,讓詩產生了擴大與遼闊的視野,從而在天空的(例如小鳥、天鵝、鷹、烏鴉)與在海裡的動物(例如鯨、飛魚、女人魚),交錯出現在詩中,頗符合「浮潛」的所見。最後一段有著「祝禱」的意味,再次將單純的浮潛與宗教結合,而產生特殊的詩況味。

重讀東番:本詩的題材選擇算是本詩的亮點,以詩行重新詮釋明朝神宗萬曆年間陳第所看見的「東番」(指臺灣)景象。以詩翻轉觀點,是大膽的嘗試,並透過平埔族的女性觀點,看異國人來到島嶼時平埔族女性的風貌,同時也看到族裡的男人的驍勇與善戰。詩作的最後三行將整首詩收束得恰當。整體而言,原先的「東番記」是漢人觀看平埔族人,現在的「重讀東番」則是平埔族人看自己,這種「翻轉視角」的書寫方式,在臺灣的女性書寫中值得推薦與鼓勵,而本詩也適切寫出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af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