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簡歷

生於上海,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目前求學於台北。詩歌、翻譯、文章散見於報刊和雜誌。

 

得獎感言

感謝評審和基金會。2020是多事之年,經歷了很多離別和失去。空間、時間和關係都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這當下除了存活以外,還能寫和讀,已是莫大的幸運。過去我常常懷疑字詞能抵達的疆界,但現在開始相信,寫作或許也是某種祈禱的姿勢。

 

 

隔離日記

 

先降臨的是雨,然後才是潮濕和轟鳴

先暗下去的是被漏失的臉孔

已在靜默中漂洗過無數遍

然後才是更濃稠更黑的夜

氣急敗壞地雕刻某種聲音的形貌

 

她說越睡越冷,好像側過身

背向死,就不會被厄運找到。

睡夢邊緣,她看見新世界的人

不再從雨水中辨認自己和彼此

他們記得愛與歡情

也有恨的力氣

灼燒胸前的兩片雪,直到消融

 

是先有成群的回聲,然後才出現說話的人

是恐懼的紫與愚蠢的白無盡的相搏,

讓鏡中現出疼痛的命名。

而最明亮的這世界,永遠有人慢慢下沉

比雨後的水汽更輕。

 

 

寄居蟹

 

現在連沙漏也停下來了

低垂的日子漸漸生出青苔

蓋住了你的名字

孤單的寄居蟹在貝殼裡偷偷流淚

因为離海太遠,如同此刻

離天亮太遠

只能在時間的縫隙裡

一邊溺水一邊呼吸

 

等待國境重新開啓之前

我們仍將繼續這樣

隔著透明的海浪相望

我常常在夢醒時分聞到你那裡

雨水和空氣的鹹味

時空本就是一個幻覺吧?

只要心裡有火,人就不只有一副肉身

 

 

唐捐 評語

  〈隔離日記〉詩題明確,好像為這首詩定了調;但細讀內文,卻又發現它並不敘寫具體的隔離生活,而是採用一種詠歎的語調,訴說著微妙的心境。隔離使人孤獨,因而也格外敏感多思。首段分解了具體的「雨」與抽象的潮濕感,計較其先後。類似的操作亦見於第二到五行,臉孔已退,形貌才慢慢地消散。這種對事物及其性質進行分解的能力,使詩行銘刻了細膩的感知過程。結尾一段異曲同工,但話題擴散到人群、傷痛與聲音。至於中間一段,則正面描寫了隔離者的孤獨,透露了愛情欲想可能才是此詩的要旨。本詩音韻華美,句式決絕,具有迷人的洞察力。

〈寄居蟹〉海邊本是寄居蟹生長的地方,但這首詩裡的寄居蟹卻「離海太遠」而陷入一種困境。「沙漏都停下來了」代表時間凝滯,人的生活在原地踏步。這位敘述者顯然熱愛自由,只有在旅行中才能找到自我的意義。根據第二段的開頭,我們知道這又是在寫當下的現實,疫病流行,國境關閉。而遠方有個「你」,與「我」遠隔著海洋,所以這又是一首關於思念的詩。全詩寫得比較著實,想像空間並不中,惟最後兩行稍警策些,但亦落入一種格套裡。綜合看來,這首詩明快平易,結構完整。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afha 的頭像
    leafha

    女‧詩‧人‧們

    leaf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