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17屆葉紅女性詩獎決審會議記錄

會議時間:2022年10月23日(星期日) 上午10:00-12:00

會議地點:耕莘文教基金會.臺北市辛亥路一段22號四樓

會議召集、主持:白靈

評審委員:臺灣/洪淑苓、楊佳嫻、向陽

          大陸/三色堇、西渡

※大陸兩位評審,三色堇在陝西、西渡在北京,透過網路視訊與臺北會議現場同步討論。

會議記錄:陳偉茵、黃侑羚

記錄全文:

主持人逐一介紹評審委員,各委員對於本屆入選決審作品的總印象看法。

 

西渡

最近我同時參與三個詩歌獎評選,發現葉紅詩獎稿件的質量最好。一般大陸的詩歌獎獎金很高,許多投稿者衝著獎金而來,也夾雜了商業、品牌的因素,有宣傳的考慮在內。我覺得葉紅詩獎前期工作做得不錯,挑選比較嚴格,入終審24篇作品,有相當部分作品非常出色,整體質量是滿意的。徵文的方式主要考慮詩歌本身,這種方式值得大陸各種詩獎來學習。

 

三色堇

  這20多篇作品中,當然有的質量參差不齊,有一些稍微過於傳統,但總的來說,每位詩人都做到用情之至,各有千秋,大多數作品都在感染著我、觸動著我。有些作品既有宏觀的視角,又有微觀的體察。語言的風格各有千秋,避免同質化的氾濫。無論是寫親情、寫故鄉,都有動人之處,與無法掩飾的靈性,個體生命經驗的書寫,特別是寫親情,寄託了生命中最珍貴的情感、最深刻的熱愛。作品大多書寫的乾淨、質樸、明澈又飽含深情,在書寫結構中沒有華麗的詞語,大家都遵循著生命、生活而書寫,呈現了我們愉悅、愉快的閱讀。有的作品產生出如此強烈、複雜的斷裂意圖,顯示了作者在基礎上的嫻熟。當然,好的詩歌能給我們帶來內心的觸動,有人說好的詩歌就是被擊中,在這些作品當中,我遇到了這樣的被擊中。

 

洪淑苓

    之前參加過幾次評審,難免把印象串起來。首先,詩獎舉辦至十七屆非常不容易,且看到一些效果和影響,比如現在有多位年輕、新銳、活躍且出了詩集的女詩人,她們創作的經歷很多都有葉紅女性詩獎得獎經歷,這點我非常肯定。第二,書寫的內容,滿聚焦在女性本身,對自我身分的思考有新的探索,說明這個獎可以開發一些新的題材。第三,前幾次較常談到對於父權的思考,也包括抵抗父權,但是近兩次反而看到母女關係的思索跟探索。這很有意思,表示女性議題本身的進展,可能進到另一個層次了,這些創作者提供了我們一個很寶貴的生命探索經驗。第四,這次有些作品在回應社會議題,也從文學或是文化的層面去挖掘,提供一種對話,這個對女性創作本身是非常有意義的,等於跳開身體性的摸索,對於知識性或時代性的層面,有更進一步對話的可能。閱讀這24篇作品,也提供我很多反思的空間,覺得非常高興。

 

楊佳嫻

我是第一次評審葉紅女性詩獎,這個詩獎過去我們清華的學生曾經得過首獎,她當年寫的題材,是對於父權跟女性的身體感覺,較為強烈反思的作品,這也形成我對葉紅女性詩獎的印象,覺得得獎作品比較能誠實面對女性感覺,以及女性的社會、文化處境。我覺得前期的篩選滿嚴格的,在閱讀24篇作品時,算是滿常看到我覺得還不錯的作品。我選詩的時候,不一定要求自己完全可解,我始終覺得詩可以保持某種程度的神祕跟曖昧,或個人性的部分。但會希望他於我而言是可感的,能帶給我讀詩的趣味,讓我感受到他對字詞、句構,有自己的想法。這次可以看到有一些在意象上面比較新穎、突破的作品,也看到在形式上面,出現一個比較實驗性的作品,那個作品比較回應臺灣的族群或是性別的處境,但是我猜測像這樣的作品,很可能大家的感受是會非常兩極化的。也看到有兩三篇作品希望回應,近期美國大法官推翻墮胎權力的事件。總體而言,大家對於意象都滿注重的,給我比較大的驚喜,這部分也是這次閱讀這批詩作最愉快的事情。

 

向陽

前面四位委員所提的,其實把我想講的都講得差不多了,我就簡單的講。第一,葉紅女性詩獎創辦至今,已經辦了十七屆,這是對臺灣詩壇相當重大的貢獻,就整個華文詩壇來講,這也是唯一的女性詩獎,因此彌足珍貴。第二,在過去女性視角,或者女性主體性的強調,當然也包括身體、慾望,一直是葉紅女性詩獎的主要特色,因為既然叫女性詩獎,要不然作者是女性,要不然作品當中有女性的思維,或者女性的視角。可是因為現在性別已經不再是那麼明確,所以也許未來女性詩獎這部分還可以去思考。第三,這次的主題當中除了前面過去的這些身體、主體性的思維之外,有相當多談到家庭,特別是母女關係,這是滿不錯的。因為就女性自身來講,她的依賴還有自己,也可以說不管是對過去的女性、現在的女性,還有未來的女性,裡面是有一些議題可以抒發、書寫。第四,出現了一些疫情或者戰爭,比較社會性的題材,相當好,因為在性別上面沒有必要特別去強調,刻板印象其實都可以去除。女性寫小歷史,也可以寫大歷史;男性寫大歷史,也可能寫好小歷史。社會、歷史、文化層面,我非常期望將來能夠有更多。這次已經有不少了。

 

 

第一輪投票

每位委員五票,可少於五票,投票結果,有票數作品共11件,得票數為:

一票:63號、237號

二票:39號、87號、102號、153號、197號、211號

三票:51號

四票:14號、110號

 

第一輪投票統計表

篇號

向陽

洪淑苓

楊佳嫻

西渡

三色堇

得票數

14

 

ü

ü

ü

ü

4

16

 

 

 

 

 

23

 

 

 

 

 

27

 

 

 

 

 

36

 

 

 

 

 

39

 

 

ü

 

ü

2

43

 

 

 

 

 

51

ü

ü

 

ü

 

3

63

 

 

 

ü

 

1

82

 

 

 

 

 

87

 

ü

ü

 

 

2

102

ü

 

 

 

ü

2

110

ü

 

ü

ü

ü

4

153

 

 

 

ü

ü

2

158

 

 

 

 

 

160

 

 

 

 

 

197

 

ü

ü

 

 

2

206

 

 

 

 

 

211

ü

ü

 

 

 

2

237

ü

 

 

 

 

1

249

 

 

 

 

 

315

 

 

 

 

 

324

 

 

 

 

 

326

 

 

 

 

 

 

一票作品討論

63號(〈技,女〉、〈肉食:女〉)

西渡:這篇排在我的名單最後,我並不堅持。相對來說這篇在題材和觀察上有一定的特色,但是跟前面幾篇來比的話,技術上還是弱一點,所以這篇我放棄。

 

白靈:西渡老師表示放棄,本篇不納入第二輪投票。

 

237號(〈我應該要恨祢〉、〈彷彿〉)

向陽:這位作者在兩篇當中運用了節奏跟音樂性的技巧,大量的用語詞的復蹈,像「我應該要恨祢」這句成為他的主幹。〈我應該要恨祢〉談到戰爭跟和平、女性跟戰爭之間的關係,也談到疫情,除了照顧到節奏、情緒,也兼顧了內容。〈彷彿〉也是,幾乎是不斷的重蹈彷彿這兩個字,用不同「彷彿」的句子,去營造女性在人生或者世界當中的位置,對照「父親彷彿巨木」,對照「女孩辮子」。這當中有她所想表達的,父權文化底下的女性處境,也許因為使用比較音樂跟節奏的處理方式,可能會讓人覺得有點不斷地重蹈覆轍,可是如果從內容去看,也是非常堅實、有內容的。

 

洪淑苓:這篇我原來想是可以在我的八篇以內的,所以我支持這篇,因為向陽老師把它的優點闡釋地非常好。

 

楊佳嫻:我比較喜歡第一首,因為第二首用了那麼多彷彿,我當然同意向陽老師的講法,它用很多彷彿會造成一種復沓的效果,但是我覺得有一半的彷彿可以刪掉,並沒有很影響要表達的意思,所以用這麼多彷彿,在詩上面的效用讓我比較質疑。但是我覺得第一首寫得很不錯。

 

西渡:作者有些意識還是不錯,但是為什麼沒選,我覺得〈彷彿〉有點像北島「好多年…好多年…」,這種不斷地重複,其實在音節上、寫法上有點單調,所以後來我放棄這篇。

 

三色堇:我讀到這篇的時候,停頓考慮了一下,但是最後放棄了。理由是,雖然內在的節奏比較強,但是感覺書寫的方式有些太傳統了,有點陳舊。

 

白靈:洪淑苓老師附議,本篇將納入第二輪投票。

 

 

二票作品討論

39號(〈傾斜(外一首)〉、〈刪除〉)

楊佳嫻:我特別喜歡〈傾斜〉。它繞著一個動作在講:把瓷磚搬上去,瓷磚很重,每搬一步就傾斜一步。在講瓷磚搬運、傾斜、破碎,這幾個東西之間的關係,這可能講的是身體、心、生活,有比較多的解讀空間。就它想要描述的生命或者身心的傾斜來說,它創造了一個搬瓷磚上樓的場景跟動作,非常地精確,「至今我仍生活在那些瓷磚的包圍中」,一般的家裡面確實是被瓷磚包圍,瓷磚堅硬但又可能很容易碎掉,它是生活的基礎建築,這裡面有很多的意涵可以輻射出去。我特別喜歡這首,它沒有什麼浪費的句子,也不太文藝腔。〈刪除〉也寫得不錯,句式非常簡潔,「石頭滾過山崖,一萬匹馳騁的馬/失了前蹄/回聲將保留多久」,詩行的前進,有一種動態,有一種迴響,對我來說比較靠近理想的詩的狀態。雖然我更喜歡〈傾斜〉,但是兩首詩的水平是滿等同的,跟其他的作品相比,也不遜色,所以我滿喜歡這組詩的。

 

三色堇:我的感覺跟楊佳嫻老師差不多。在24篇裡,我對〈傾斜〉非常有感覺,很喜歡,讀了以後內心有沉重感與觸動。作者通過一位跛腳男人傾斜的身體,呈現出生活的艱難不易,也許這只是生活中一個不經意的場景,但是卻被作者敏銳地抓住了,這就是一種發現,這種發現要求詩人有獨到的感受,特別是最後一句「一閉上眼睛,仿佛整個世界都是傾斜的」,一下子將整首詩提升了起來。在反覆的閱讀之下,這首詩真是激盪了我,它沒有華麗的詞語去粉飾社會,而是給人一種真切感,用一件小事,反映一個令人關切的社會問題,以小搏大。整首詩以傾斜為主線,藉傾斜一詞串聯前後,完成情感的提升與昇華,穿越身體的傾斜到精神世界的傾斜,層層遞進、結構嚴謹,這個傾斜足以引發讀者做多個角度的深思與考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結尾這個傾斜具有無窮的張力。一首詩能夠激起作者去思考,去關注廣大社會底層民眾,我認為就是一首好詩。

 

西渡:〈傾斜〉表現的力度還不夠,有點簡單、直接,還有一些鬆懈的地方。第二首也是,兩首其實都不錯,但總是不能非常完整。〈刪除〉在第一段「石頭滾過山崖,一萬匹馳騁的馬/失了前蹄/回聲將保留多久/無數耳朵豎起來/又迅速癟下去」,第二段句子都很好,但是它在表現所有好的句子,並不能跟它要強調的主題非常完整地勾連起來。像「刪除是不需要借助於光的/在尺度被認清之前」,這樣的句子其實跟下個句子接,反而是減弱了下面這些詩句的力量,最後一段到結局也沒有把主題的東西點出來,所以有點亂。這個詩人有一些獨特的感覺,但不能用完整的技巧把主題呈現出來。

 

洪淑苓:〈傾斜〉我很喜歡,有很多思考的空間,而且傾斜的角度真的寫得很好,有一種走進地震屋的感覺,覺得這個世界一直在傾斜,有被感染到。可是〈刪除〉它用了太多現成的,看起來像是抽象的詞彙,比如說構造、語詞、虛詞,有點用得太現成了,使得這首詩可以伸縮或思考的深度就會比較減弱,所以我沒有選這篇。

 

87號(〈走神〉、〈仙女時間〉)

洪淑苓:這篇我非常喜歡跟欣賞,兩首都很貼近女性的生活經驗,讓我們看到從裡面所轉化出來的思考方式。比如說從服裝上面,〈走神〉寫裙子的轉換,除了是女性常見的衣著之外,這裡面轉出來的有身體的感覺,甚至最後揚波而上,都讓我想到,是不是也在回應著古代湘水女神的一種呼應。但她擁有自己的生命,不再是男性詩人筆下只是一個情物的對象,她有自己的主體性在,題目又叫做〈走神〉,有一種翻轉的意味。〈仙女時間〉剛開始在猜到底要寫什麼,但是進入內文之後寫得真的非常好,是個悼念母親的作品,透過日常生活場景,尤其母親會經常出現的廚房,這樣的背景當中。仙女棒長長的,像一根香,可以燃放小小的煙火,但她好像把它當作是焚香祝禱、拜拜的香,在小小的火花當中,閃現很多有關母親,以及引發我對詩意的揣想。最後是蛾跟蟑螂幼蟲,在前面提到那麼多好像很美的東西,突然疊上兩隻生命華袍的蝨子。總之整個詩意很豐富、很有層次,滿喜歡這個作品。

 

楊佳嫻:這篇我滿喜歡的,很清新,沒有什麼浪費的句子或意象。我對〈走神〉特別有感覺,它把女性跟衣服之間的深情,寫得非常地好,我們常覺得人是主體、衣服是客體,把衣服穿上去,但這個過程用一種反過來的方式,讓衣服本身更有生命力,它說衣服是有水脈、會流動,我很喜歡「裙子抓摸著腳踝/一路爬上來」,好像這個衣服本身也在辨認穿它的人的身體,整個體貌是什麼樣子,似乎也在記憶這個身體。所以一方面它確實是有回應湘水女神的形象,但也展現出女人若能夠穿上一件自己心愛的衣服,那個感覺確實是跟神一樣的。〈仙女時間〉講到仙女棒,是我們小時候在玩的一種很喜歡的東西,點燃它就可以帶來短暫的、也許只有三十秒的一種小規模的華麗感。這邊「仙女」有好幾層不一樣的意思,一方面說媽媽是仙女,媽媽還在的時候,通過她的巧手,即使做的是日常的工作,總是能讓人覺得生活煥然一新,可以繼續推動下去,另一方面也許是媽媽去世了變成仙女,點燃仙女棒好像可以許願,造成一種小規模的華麗或時光倒流,似乎是在那三十秒當中,好像又跟媽媽在一起。所以既寫到母親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性,但是又有子女在回憶母親時的那種溫柔,這個溫柔不是濫情,用詩的意象把這樣的溫柔,讓我們有文學的感覺,做了藝術的處理。我覺得兩首詩的水平是很整齊的,希望大家可以支持。

 

向陽:這兩首清新、可感,我沒有選最主要原因應該是看〈仙女時間〉,從蛾轉到蟑螂幼蟲這個結尾有點閃神了。前面的〈走神〉走得不錯,來到〈仙女〉就閃神了。最後一句「失重如起飛」也過度了,「我用力吹掉衣桿上的一隻蟑螂幼蟲/給予彼此都未曾想過的失重如起飛」這個其實是贅詞贅字,把這兩行都拿掉,到「冒煙」那裡,仙女棒跟母親、蛾這些感覺就會在一塊。

 

西渡:這篇我也考慮過,但有可能是大陸的語境,包括仙女棒我確實不知道是什麼,然後一會兒是蛾、一會兒是蟑螂,語感上是不錯的,但又好像不那麼特別,可感性稍微差一點。至於〈走神〉,男性對於衣服還是不太敏感,前面幾位老師一解釋,我覺得寫得還不錯,有意思。

 

三色堇:這篇在我閱讀的時候,因為是女人,可能在〈走神〉上就多看了一些,但是〈仙女時間〉我和西渡老師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有些東西可能因為大陸人不太明白,所以讀起來感覺不是那麼強烈。我覺得有的地方好像不夠內斂,這樣詩歌的力度就會相互抵消,〈走神〉應該比〈仙女時間〉好一點。

 

洪淑苓:〈仙女時間〉提出蛾還有蟑螂,我覺得它在解構自己一種美麗的幻想,這首詩裡面也講到「當母親說要把什麼東西帶回家/就意指丟掉/母親從來沒說要帶我回家/我卻一天到晚說要帶母親回家」,因此可能是母親過世,也可能是母親在她生命裡面消失,所以這樣的不完美,其實就帶出了蛾跟後面蟑螂這樣比較醜的意象,是在解構本身所營造出來那種美麗的幻象,我覺得詩的意境層次滿多的。

 

102號(〈鏡中〉、〈衣櫥裏的心事〉)

三色堇:這篇在我閱讀當中不是很理想,但還是在眾多的作品中撈出來了,也許是因為〈鏡中〉有一個精采的結尾,「靜寂坐下/而她起身」我特別喜歡這句,而且它有一定的哲思性。如果一首詩裡面有一個句子能夠讓我閱讀時停頓下來,我就會反覆思考,所以最後還是選了這首小詩〈鏡中〉。但是〈衣櫥裏的心事〉不如〈鏡中〉。

 

向陽:我跟三色堇老師看法是一樣的。因為兩首都寫女性。〈鏡中〉比較精采,寫女性入老,到了老年看到白髮的那種心情,就是「靜寂坐下」,但是她起身,這個時候有「疼痛的關節」,鏡中的女性入老的形象寫得相當深刻。〈衣櫥裏的心事〉其實也想要有同樣的處理,可惜有點小小的失敗,主要是在倒數第二段用了很多地名,「上海 北京 巴黎 紐約 香港 南洋/她帶回一件件衣服/在夜裡裝滿母親的櫃子」,這裡就跟原來前頭所要強調的「她的衣櫥裝著不同心情」有點離開了,本來心情是一種像水母、月色、蘆葦花、細雪那樣的傷痕,可是這些地名都是比較時髦的世界城市,反而把衣服本身應該有的傷感或是傷痕沖淡掉了。這也是我的五篇當中最後一篇,假設太多的話可以放棄。

 

三色堇:與向陽老師同感,可放棄這一篇。

 

白靈:向陽老師和三色堇老師都表示放棄,本篇不納入第二輪投票。

 

153號(〈小小的海洋〉、〈兩棲類〉)

西渡:這篇在我的選擇當中排第一位,在所有作品當中,這兩首詩顯得最成熟、技巧最完整。尤其是〈兩棲類〉非常棒,可以說是不多一字不少一字。〈小小的海洋〉也不錯,包括主題的呈現。這個作者是比較成熟的詩人,對於語言、主題的把握都很到位。這個詩處理的主題比較複雜,它不是簡單的處理瓶中信,是在解釋母子之間的情感聯繫,和孩子的成長對母親心理上帶來的變化。所以它說孩子好像是天賜的禮物,「跨過日月,從光年以外/橫天而來,落進一個小小的瓶」「小小的心臟搏動,拍打著妳的臂彎」,這些我覺得都是一個母親生理、心理上的體驗。然後「學著精準地/監測洋流的溫度與/方向」「航行的地圖被刻進掌紋,成為/再也無法翻閱的秘密」,都是比較深刻地表現母親的心理經驗,後來孩子離開了「往下一個宇宙前行/將空瓶懸掛起來」,星子離開了,瓶子又變成了一個空瓶,成為風鈴,母親被留下來「留在小小的島上瞭望」,「海洋從瓶中流瀉/回到了遠方」孩子又離開到了遠方,母親留在島上守望。這首詩處理的經驗還是很有深度的。

 

三色堇:我感到作者書寫比較沉穩成熟,讓人本能地靠近她的言辭,對人生的經驗與內心的感悟,她演繹的情真意切,這篇在我的閱讀和打分當中排名第二,我比較喜歡這個作者的作品。

 

洪淑苓:我覺得滿訝異的,因為這篇被我排在非常後面,兩位老師解析的角度我想也都看見了它的優點,可是這些優點以我的閱讀經驗來講太平常、太熟悉了。比如說〈小小的海洋〉寫的就是瓶中信,把書信塞進小瓶子,在海洋漂流,來講自己的創作或是成長過程,沒有太多讓我覺得驚喜的地方,〈兩棲類〉也是類似。可能我們閱讀經驗有差異,所以這篇我不是那麼贊同它可以進到好的名次。

 

向陽:我跟洪淑苓老師的想法一樣。這邊打了三個問號,「燃燒四季如夏」「捲起的浪花潔白是包覆」「月牙色的海水是乳河的」,我想乳河可能是milk,所以還算是小事。其他的都跟洪淑苓老師一樣。

 

楊佳嫻:這篇當然是寫得很漂亮,但是可能因為我讀到「小小的海洋」「將空瓶懸掛起來」發出歌謠聲音,立刻想到鄭愁予,覺得它有點模仿鄭愁予,所以我就再考慮一下。但是我同意西渡老師的看法,〈兩棲類〉寫的比〈小小的海洋〉好。

 

197號(〈這不是一首詩〉、〈[問卦]誰的原住民族女性拼貼像(/gossiping/)(/lyrics/)(/news/)〉)

洪淑苓:這一組作品實驗性很強,形式上有很多表現,企圖想要創新些什麼。主題思想的訴求,大概掌握到現在在談原住民或者女性,一個非常實心的議題。選它的時候其實有點小小的擔心,因為看起來形式實驗很新,但其實也不新,我們必須承認〈[問卦]誰的原住民族女性拼貼像(/gossiping/)(/lyrics/)(/news/)〉這種排列的方式,讓我立刻想到夏宇《這隻斑馬》《那隻斑馬》的各種試驗。只是我還是滿珍惜裡面所透露出來這種,用了很多在臺灣比如說我們習慣從漢人或漢人男性的角度,去看原住民及女性,它把這些很口語化、日常化的語言都蒐集起來,形成了一個反差效果,也達到想要訴求的目的。〈這不是一首詩〉用食譜的方式來寫女性本身對慾望或者死亡之間的思考,是值得鼓勵的,但也必須說還是有點小小擔心,它太容易被看見優點,但這也可能形成它的缺點。

 

楊佳嫻:我選這組作品主要是喜歡、投給第二首。當然這種運用字體大小不同排列,來造成視覺上宛如噪音的效果,這是夏宇的拿手好戲,夏宇已經做過很多類似的實驗,但是我仍然覺得想要選它,像洪淑苓老師所講的,這個主題對於當代臺灣原住民女性的處境,是有意義的。雖然寫法故意用一種非常輕佻的口吻,模仿那些對原住民女性意淫的男性口吻,故意拼貼這些話,來彰顯出這些話本身的不合理,我覺得至少在臺灣的語境裡面來讀時,它的批判力道是非常強的。裡面有很多地方是諧擬,比如說最後一行「白浪」指的是漢人,就是說對啊我就是漢人怎麼樣,反正你們就是少數,我現在就是要這樣意淫你們,後面「的啦」是臺灣原住民在講漢語時常常會有的語尾助詞,漢人在模仿原住民講話時,常常會把這個語尾助詞用一種誇張的方式模仿出來來嘲笑他們,所以這裡面有很多是臺灣的語境底下比較可以理解的東西。裡面提到很多,比如說張惠妹(阿妹)有原住民血統,但是可能在網絡上面,大家不是討論她歌唱的有多好,反而是嘲笑她發胖的事情,所以這首詩雖然名字叫「原住民族女性拼貼像」,但是它談的不單單是原住民的問題,事實上也就是女性在今天的網絡環境裡面,所遭遇到的惡意,所以至少就一個女性讀者來說,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第一首〈這不是一首詩〉想要用烤箱的聲音、溫度調節來做為一個外面的框框,來講想要講的東西,沒有非常成熟,形式刻意的比較斷裂,但是沒有看出為什麼非得如此,這票主要是投給第二首。

 

向陽:雖然楊佳嫻老師很讚賞,可是我想所有的創作基本上,也許是作者對個人的期許,假設我們知道他跟夏宇的創意已經很接近,這個在創作上面有時候必須避開。我在看的時候就覺得,過去看夏宇,第一次看覺得真好,但是當我目前看到這個形式已經不是第二次了,裡面還有其他的作者也都用過類似的手法,到了第四次第五次之後,假設這個作者想表達臺灣的漢人對原住民女性的,也可以叫做踐踏的話,她可以用另外一個形式去寫,也可以用比較原住民語調的方式去寫,可是現在還是用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語調,在這些語調當中,看不出原住民女性在臺灣社會的憤怒或者悲哀。〈這不是一首詩〉的確沒有表現好,比較可惜,因為我們不是要兩首一起看嗎,所以如果沒有前面〈這不是一首詩〉,再重製一個拼貼的方式,但是用不同的拼貼方法,在後現代裡有各種不同拼貼方法,而且還可以做成遊戲,如果這樣的話就會非常好,有創意,我就不會嫌它太像夏宇,因為拼貼有各種可能。

 

西渡:我八篇裡頭是有197號,但是主要投的還是它處理的主題,我覺得是有批判性的,但是確實對它的形式,跟向陽老師意見一致。第二首的拼圖式方法,是把詩的難度迴避過去,本來我們要用詩的方式,它用一種拼貼的方式,變為圖畫。圖畫詩曾經是一個實驗的方向,但是實際上真正好的圖畫詩極少,而且詩學的意義、貢獻上也不多,我們如果把這樣一首詩評上獎,可能會引起下回的投稿者,既然評委欣賞這樣的詩,很容易類型化了,這都是可模仿的,個人的內在性不是很強,剛剛楊佳嫻老師說裡頭處理的還是有些獨特的地方,這兩首詩我覺得在可上可下之間。

 

三色堇:〈這不是一首詩〉猛一看比較新穎,但是意象密集,感覺有些混亂,而且沒有取捨跟提煉,內在的節奏感讀來有點急促,這就破壞了整首詩的詩意。後面那首我不太喜歡這種書寫方式,所以感覺它處理不太好。

 

211號(〈我能不能不生下我的孩子〉、〈如果不再哭泣〉)

洪淑苓:這篇剛開始覺得題目太直接了,幾乎可以預期要講什麼,不過看了以後,覺得是有用心設計。比如說第二段落在問,對女性來講,生孩子當母親是不是一種天職,提出一個對抗的觀點,但是它做了一個譬喻,花是不是一定要結果,下雨是不是為了春天,然後才導出「我能不能不生下我的孩子?」,這樣的論述,有達到詩的譬喻手法,也達到議題上的訴求,以下幾段大概都是這樣的情形,所以題目讓人覺得訴求的太明顯,但內文還是可以接受的。第二首〈如果不再哭泣〉,在書寫單身女性的處境跟心境,但稍微弱了一些,不過兩首加起來的平均表現還算不錯,所以讓它進入我滿前面的名次。

 

向陽:洪淑苓老師的看法我完全贊同,這個是反映當代、全球女性面臨的共同課題,特別是在比較保守的國家,教派、教會的因素,像美國有很多州、議會、城鎮,他們反對墮胎,認為墮胎剝奪人的生命,所以就有「羅訴韋德案」是個反墮胎的案子,美國最高法院推翻它,等於強調按照美國憲法,是要保障女性的隱私權還有墮胎權,因為美國有些州是反墮胎、保守的,這是人權的問題。詩要寫這樣的議題相當不好寫,要把一個社會爭議事件,或者女性跟人權,尤其是墮胎這樣的事件,放到詩裡頭相當困難。可是正如同剛剛洪淑苓老師所講,有它的深度,從植物、雨、河流、自然生態去討論,包括寫詩,寫詩也未必是一定要完成什麼,我可以讓詩完成,但是我明知寫不好的時候就可以丟棄它,它從反面、比較多層的譬喻去談,把一個不太容易寫的題材寫活了。〈如果不再哭泣〉寫的是都市裡頭的,五坪之內的話大概是上班族,而且租了一個違章建築的女性,她的生活樣態,兩者配合得不錯,就跟洪淑苓老師所講的,這首詩挑戰困難的題材,一般來講要把政治題材、社會爭議議題入詩都很不容易,容易流於口號,但它不是,它娓娓道來,雖然筆法比較像我那個年代的,可是寫得不錯,音樂的照顧,節奏、圖像、詩裡頭的意象配合那個嚴肅的主題,配合得還算不錯。

 

楊佳嫻:我很同意它寫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的意義,但讀的時候,覺得修辭手法比較老一點,「還諸天地」有一種七零年代的感覺,可能對於這個比較在意。另一方面在寫女性墮胎的權利時,可以看到這個女性還是要強調,即使你同意女性有墮胎的權利,但是仍然必須先證明我還是很愛小孩,我覺得這個把女性綁在一個母職,母親做為一種神聖任務,她不能只為、先為自己的人生想,必須還要一直強調「我依然能夠愛每個世間的孩子如詩」,我覺得在女性意識上面還解放的不夠徹底,可以更徹底些。〈如果不再哭泣〉把都市單身女性的生活寫得滿傳神的,寫到的那些小東西,就是大部分單身女性租屋裡面會放的,有些意象覺得非常美,「像盆栽心懷春天,像水草/擁抱健忘的小金魚」,寫那個小空間裡面小小的、令她安慰的東西,我反而比較喜歡第二首。

 

西渡:這篇也在我的八篇裡面,其實如果擴到八篇的話可能它的得票數還不少,但是為什麼大家會捨棄,可能是因為跟其他篇比起來,是比較中規中矩,不是特別的突出,還有一個大家會選的原因,可能主題是大家比較關注的。

 

三色堇:這兩首詩的角度還是不錯的,但是在書寫與表達的方式上太過直白,我曾經在這兩首作品和102號當中猶豫很久,最終還是因為作者的書寫技巧和呈現上傳統了一些放棄了。我認為好的詩歌不在其演奏的內容,而在其演奏的獨特風格與方式,所以沒有選這篇。

arrow
arrow

    leaf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