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二票的作品討論摘要:

【50號】

黃 梵︰第一首〈向你要一個小孩〉言外之意表達愛情,但沒說一個字。說法本身很生動,更加深入地描述情感,手法相當新穎。立體、豐富。很重外的方式很特別。第二首〈被單〉意象單純,很令人感動,有溫暖,自己反而羞愧。

安 琪:不附議。〈向你要一個小孩〉無甚高論。題目和內容都很直接,明白。未提供新鮮的感覺和表達。〈被單〉是自我的白日夢?期待愛情而不得的自我慰藉?我覺得作者自己也不清楚如何把自己的思路轉化成詩。

洪淑苓:這首詩的語言很夠,第二首的「被單」與「棉被」仍不同。到底是何者?第一首的節奏感不錯,一眼即可看出。聯想到夏宇的作品〈姜嫄〉,轉化的不錯。有女性主動的欲求,唯觀點不夠創新。

馮 青:第一首詩有單行道的想法,並沒有達到驚喜的效果。第二首要比第一首好。

安 琪:是很女人的寫作。

蕭 蕭:當作是綿延的母性的看法。

【52號】

安 琪:〈阿茲海默進行式—致飛官父親〉悼亡詩先天具有題材優勢,因為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面臨生離死別。但悼亡詩也不容易寫,因此,寫悼亡詩並不必然地會寫得好。本詩悼念飛行員父親,其中對父親飛行生涯的回憶及描述很到位,使每個搭乘過航班的人都有共鳴感。也就是說,作者在用詩歌語言還原生活場景的能力上是可圈點的。最後一段,依然扣住父親的飛行員身份,但角色倒置,我—父親的孩子,成為父親的導航員。其中的悲痛在寧靜中彌漫開來。〈為妳送行—悼亡姐〉依然是一首悼亡詩,悼念的是亡姐。秉持第一首悼亡詩的優點,又有所區別,區別在於最後一段,筆鋒轉到姐姐留下的孩子,悲傷中的一抹亮色,給讀者以安慰和長歎。

洪淑苓:第一首詩第一次看還好,第二次再看覺得意象很飽滿。引導父親去尋找記憶,形式和內容很充足。第二首的「杖期夫」是指先生,太太則是「未亡人」。女性往生者則未列出家族,是為姊姊抱屈,詩的力道存在於此。

馮 青:我附議洪淑苓老師的看法,第一首詩有它的優點。由於個人因素,我對這首詩中,對父親的感覺是比較有疑問的。第二首則在述說,姊姊走了之後什麼都沒有了,相當真摯感人。

蕭 蕭:詩的策略好,兩首是同質性。一為父親,一為姊姊。內容不同,質性不同,但都同樣精彩,在我心中我給九分。

黃 梵:一開始讀與仔細讀的感覺不同,它們的均衡度不錯。這兩首詩有些地方觸動不了我,比如有些語句實在太抽象、哲學化。有些則落入俗套,比如把時空當植物來表現。優秀的詩歌應該不落入窠臼,要更有生活性。

【69號】

安 琪:第一首〈女神變形〉從個我的女性之軀走向廣義的女性角色之變遷,回顧了女性自我束縛時代的往事。是一種詩歌的事實,也是生活的事實。我尤喜愛以女神來指示女性,這個詞彙本身帶來的美感和莊嚴感,符合女性自身對自己的期待。但本詩的敘述脈絡有點淩亂,表明作者自身把控全詩能力的欠缺。第二首〈博物館.夜祭〉對祖先的呼喚與追尋以此方式寫出,很獨特。已成陳跡的先祖不甘於被供奉在博物館內,而趁夜出逃,去尋覓先祖,讀之令人心有所動,所哀。

馮 青:〈女神變形〉第一次閱讀感覺在寫同志,但又有點牽強。再讀則被它吸引,有一種原型的狀態,尤其是題目,綿延豐富,寫出很多女性成長過程。第二首把細部處理的很錘鍊,很令人感動。

洪淑苓:〈女神變形〉剛開始有種堆砌感,再讀則覺得還好。第二首〈博物館‧夜祭〉寫出博物館的巍然。〈女神變形〉的疑慮是覺醒的過程比較突然。前三分之二與三分之一,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黃 梵:〈博物館‧夜祭〉第二首有好一些。第一首〈女神變形〉表面上比較複雜,但實際上反而簡單,尤其最後有些直述,沒有隱藏,回味不足,收斂不夠。第二首的時空背景我有點不熟悉,但仍然可以感覺到沈重,比較成功。

【87號】

洪淑苓:第一首〈內外之間〉寫外籍配偶,她們來自印尼或越南,未被社會所接納。由公轉與自轉寫出要找自己的軌道,全詩具有特殊性。第二首〈立體空間〉是否寫對正常社會的控訴,有異議性。

馮 青:〈內外之間〉寫走入異國要溶入的艱辛。作者有能力用詞彙表達,觀點和自身價值很清晰。第二首〈立體空間〉則有創造性思維。

蕭 蕭:兩首詩頗有「空間意識」。第一首有現實感,第二首則有女性尋求自身立體空間的意識。

安 琪:這兩首很不錯,〈內外之間〉是另一種意義另一種角度的鄉愁詩,不是懷念故土,而是想融入新空間,展開新生活。作者或許無意,我卻讀出悲傷。本詩涉及社會命題,寫法細膩,哀而不傷。讀之心有戚戚。〈立體空間〉說的是閱讀感受,閱讀帶給個體生命的豐富感和立體感。闡釋的空間還是比較大,有性的隱喻、情感的隱喻。

黃 梵:第一首題目〈內外之間〉很微妙,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去想像,可瞭解其中的困難,有很大的想像空間。題材意識很強,第二首詩則帶有女權主義的宣言,都值得嘉獎。

【158號】

洪淑苓:第一首〈斑斕之虎〉令人有體會很細膩的顫動,讀之有淡淡的哀傷,讀起來像病房中的藥味。第二首〈有如水草〉則讀來有深切的感動,整體感相當完整。

黃 梵:〈斑斕之虎〉令我想起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的最後,還有里爾克的作品〈豹〉,可以說是內心的渴望,也可以說是內心的傷痕,具有高度的象徵性。讀完之後有感動,第二首特別的抒情,又有反省的成份,也有一般女性的自誇和驕傲。

安 琪:這兩首都是身體寫作,但極為老套。使用的比喻,譬如把身體比喻成建築物,裡面裝滿什麼等等,很不新鮮。兩首詩傳遞的情感是大眾的,關鍵是讀起來都有似曾相似之感,不是說它們抄襲,而是,許多人都會這樣寫。

馮 青:〈斑斕之虎〉的最後有一點老套,但仍然有豐沛的經驗存在。唯有結尾不太能說服我。〈有如水草〉在寫窮困、孤單中仍如小草般尋找自我肯定,有為生存而付出的淒美。

黃 梵:在大陸久病的人仍有人來照顧,是很罕見的現象。因此最後的部份,很可能是期待。

蕭 蕭:這兩首詩給我的感覺,我有一句話想說。那便是「身如斑斕之虎,心如水草」。不但寫外在的渴望,也在寫逆境中的自我肯定與追尋。

【196號】

黃 梵:第一首〈更年期〉這種題材比較少見,透過對更年期的描繪,更肯定自己的生活。有一種特殊的美感,是智慧的、內在的美,她的寫法很有意思,把斑和白髮當作好事來抒寫。第二首〈貧困者〉寫安於貧困的抒情,寫艱難、創病、喜愛等均帶正面的寫法,特別吸引人。

馮 青:我覺得〈更年期〉不是黃梵老師說的女性常有的自誇。而是自嘲,因為沒有什麼好讚嘆的,十個有九個皆失眠。勇於自嘲是自我昇華的方式。第二首〈貧困者〉更像是哲學家勇於饒舌,不對該膜拜的去膜拜。

蕭 蕭:這兩首詩仍有口號的語言,是老套的語言,且帶有一點阿Q的精神在。

安 琪:〈更年期〉就像現在大陸的鄉村詩寫,有點矯情。也就是,有意地傳遞出一種寧靜面對的姿態,我覺得不符合生活的真實。女性到更年期,大都焦慮,緊張。〈貧困者〉表達了一種簡單的勵志,也表達了一種貧困者越高貴,富裕者越不仁的老觀念。就像我們通常受的教育,窮人就是好人,富人就是壞人一樣。也是一種矯情。這兩首的語言也太大路貨了,屬於很老土的寫法。

馮 青:不是口號,而是嘲弄,是故意誇張,是用陳述的用語言去反省,是對自己的期待。第二首也不矯情,也不是老套。

黃 梵:文學創作是要寫出多數人的感受,是要去挖掘更深刻的意義存在。

安 琪:我補充一下。為什麼寫到貧困者就要和權貴者來對立,並且一對立,貧困者就有思想和愛,權貴者就沒有。這也是一種偏見和俗套。可以對立,但權貴者未必就沒有思想和愛啊。現代文學史那些有思想和愛的都是權貴家庭出來的。

馮 青:資本主義在這個社會中,本來就是對立。而不是怕要去對立,必要的時候就是要去對立。

【續下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af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