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時間:2009年9月13日 下午2:30-5:00
會議地點:耕莘文教基金會辦公室/100台北市辛亥路一段22號四樓
會議召集人:白靈
評審委員:
大陸/沈奇、娜夜
台灣/尹玲、陳育虹、羅智成
備註:本次與大陸兩位評審,以電話會議方式,與台北會議現場連結同步討論。
會議記錄:陳偉茵
會議記錄全文:
會議一開始,各評審互相問好,召集人白靈請五位評審從進入決審的二十一篇作品中,選出五~六篇,然後針對本次稿件的整體感覺做一次簡短發言。
五位評審的發言如下:
娜夜:感覺作品水準不是特別的高,稚嫩,不能反應整個台灣詩歌界的狀況。
沈奇:整體感覺比較弱一些,沒有讓人驚艷的作品。但選材豐富,而且能深入到女性的題材,對於女性在當下文化的生命深層體驗及個人化的感受,都有提及。唯一的遺憾是很多的思考、選題都很深入、突出,但文詞顯得生澀不很流暢,追求了局部的肌理現象,不能完成飽滿的效果。從台灣的投稿上,顯示作者是年輕的,反應出台灣八十年後新生代,追求生命的體驗,但語言表達方式少了美學感動。局部驚艷,但缺乏完整性。
尹玲:這次讀到的作品,感動的部份沒有比前次的多,但高興的是,不管台灣大陸,女性寫詩作者,還是讓我們很驚喜。寫作題材仍多元,除了講女權、父權,還有寫愛情、感情、婚姻,還有一首寫邱妙津、蒙馬特、西藏有關、1989,以前女性寫詩較少提到1989的事,手法與技巧,前兩期較高,但這次的題材讓我感覺到高興。
陳育虹:第一次參加本詩獎評審,期待頗高,我看過去年得獎作品,但看到今年入圍的作品,稍有失望。個人對詩的要求,文字的藝術,意象是否完整,語言用法、節奏、聲調,希望表達自然不造作,給讀者驚喜,希望能看到思考性的東西,能有一個內在的課題,不是道德的,不必設限主題,在評選時儘量照顧到主題的不一樣。
羅智成:有六個感覺:
1.作品水準平均整齊,大部份詩作的詩語言操作也十分熟練,表示初複審階段處理得不錯,作品整體都還不錯。
2.與其他文學獎比較起來,情感上更為細膩,文字更為講究,語法更為優美,帶著某種刻板印象的女性特質。
3.相對一般的詩作品表現比較隱晦,最近幾年比較少有的狀況,我一直懷疑參加者設想的目標對象是比較不一樣的,甚至帶著圈內及邊緣文化,部份作品表達出同性戀書寫的習性,導致有些信息不是那麼清楚。
4.結構力相對較弱,論述能力有點力不從心,想刻意的寫得更深,但卻做不到,變成散文化的傾向,這是詩創作的一種撤退。
5.主題相對較集中,集中在女性的議題上,可能是女性文學獎的一種刻板印象,而較缺乏多元性。
6.整個來講,本文學獎還是給我新的感覺,感覺到詩創作的另外一個面向,走出一條和其他詩獎不一樣的路。
發言結束後,白靈公佈第一輪投票結果如下:
編號 沈奇 娜夜 尹玲 陳育虹 羅智成 總票數
33 0 0 0 0 0 0
49 0 0 0 0 0 0
50 1 1 0 1 1 4
64 0 0 0 1 0 1
65 0 0 0 1 0 1
69 1 1 0 0 0 2
82 0 0 0 0 0 0
86 0 0 0 0 1 1
91 1 0 1 0 0 2
102 1 1 0 0 1 3
113 0 0 0 0 1 1
141 0 1 1 1 1 4
145 0 0 0 0 0 0
162 0 0 0 0 0 0
178 0 0 1 0 1 2
185 0 0 0 0 0 0
200 1 0 1 0 0 2
201 0 0 0 0 0 0
211 1 1 0 1 0 3
212 1 1 1 0 1 4
217 0 0 0 0 0 0
有票數共13位,其中得一票四位,第64、65、86及113號;得二票四位,第69、91、178、200號;得三票二位,第102、211號;得四票三位,第50、141、212號。
評審先從一票的作品討論起,若有多一位評審支持,便能進入第二輪投票。
一票的討論摘要:
【64號】〈芒種節的畢業典禮〉、〈女人的風格哲學〉
陳育虹:〈芒種節〉後面稍弱,作者可能是中文系,把紅樓夢齊物論的典故寫入,選她主要是有點鼓勵作用。
尹玲:〈女人的風格哲學〉不是大部份女性的風格,不喜歡用典故。
沈奇:老套了一些。
娜夜:沒有新意。
羅智成:用典故不好。
(※因沒有其他評審附議,陳育虹不堅持,故無進入第二輪投票)
【65號】〈山中一夜〉、〈去湖邊〉
陳育虹:很明顯是一首情詩,有她的凝聚力,但有個缺點,作者沒有研究清楚,夏蟬並非朝生暮死。第二篇講細膩的感情是達到了,有些暗示和婉轉,若需情詩應可入選。
尹玲:非我喜歡的情詩的寫法,有些地方寫得太白。
羅智成:作者想用直描方式寫情詩,但又希望維持情詩的隱晦與曖昧,語言上有點疙瘩,想要另類書寫,但過程又變得唐突,讓我很難進入狀況。
沈奇:語言是白了點,整個表現太弱。
娜夜:這首詩像一個戀愛的人,糾纏不清。
(※因沒有其他評審附議,陳育虹不堅持,故無進入第二輪投票)
【86號】〈我還未形成〉、〈屋殤〉
羅智成:很享受詩裡的節奏感,洋溢青春與勇敢的氣息。
尹玲:用同樣的方式可用更好的方式表達。
陳育虹:這篇我放在可與不可中間,其中的問題,前後有不一致的地方,讓人捉不到邊際。
娜夜:作者的想法挺特別,但表現手法太弱。
沈奇:寫得單薄、率性,像根針一樣寫下來,但選材有特別之處。
(※因有其他評審同意備位,故進入第二輪投票)
【113號】〈車內飛行〉、〈線〉
羅智成:也是有節奏感,用比較沒有人談論的方式去講的1989的事,這是一開始觸動我的原因,但是太抽象了,自動放棄。
(※因沒有其他評審附議,羅智成不堅持,故無進入第二輪投票)
二票以上的討論摘要:
【69號】〈片刻〉、〈傍晚在電話亭遇到的男孩〉
沈奇:特點是像電影一樣,儘管散文化一些,但有潛在的張力,超現實的思考,散了點,有點生澀,有些意象不錯,類型上給了高一點的分數。
娜夜:語言的片刻感很強,整體有故事情節,有讀下去的欲望,有蒙太奇的手法,也很細膩。
羅智成:走意象清晰的拍電影手法表達方式,語言相對較鬆散,界於散文詩,〈片刻〉抓得還算完整;〈男孩〉有些句子不錯,但感覺是無法割捨,有引號的部份對話性不強,但有幾句是多的,如果把它們刪掉,也沒有太大的不一樣,因此是有弱點。
尹玲:〈片刻〉寫得比較好,如沈奇講的電影手法,讓我讀時腦海浮現巴黎陽光燦爛的畫面;第二首太散,無法讓讀者理解。
陳育虹:我也是,因為兩篇不平均,所以就沒有選了。
【91號】〈第一千零二夜〉、〈聽你〉
尹玲:選這首是因為寫西藏,令人驚訝。〈聽你〉的「你」扮演的角色,主題、文字、意象是很特殊,第二段的「前世的你一定是天上的血肉」;第二段第二行「骸骨衝衝趕上如來」使人想到這幾年發生過的事,讀時感觸很深,文字語言也很特別。第二篇〈第一千零二夜〉,主角謝拉莎德分裂成兩個人,透過自我對話的辨證,寫語言的無用,讓我訝異的主題。語言在我們的每日生活中,都變成權力的現象,詩中提到語言失去了作用,因此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已講完,第二節第三行「黎明自前夕誕生了男孩」類似的寫法,在日常的語言中很少見到。
沈奇:和尹玲老師看法差不多,兩首水準相當,整體的質感有力道。
陳育虹:〈第一千零二夜〉無法像尹玲老師了解那麼深,讀起來感覺「牆太厚了」。
羅智成:作者企圖比較大,想談論述的東西,但他的能力不足以支持他的企圖,顯得特別單薄,文詞不相稱。〈第一千零二夜〉還有註,是因為講不清楚才加註,但用了還是講不清楚,就有問題。構想是不錯,但看不出詩語的東西。〈聽你〉單向思考太強烈,使用大量的西藏元素堆疊出來的浪漫想像。
【178號】〈蒙馬特的泥濘〉、〈變奏〉
羅智成:雖然有二票,不那麼堅持,我比較不喜歡詩的重量是騎在另一首作品上或另一個人上,裡面如果不是邱妙津、蒙馬特,詩本身能負擔多大的力道。對讀後感詩的支持度,沒有很強烈。
尹玲:詩裡看到邱妙津影響之大,讓作者把邱妙津用過的作品、比喻,都用到詩裡面,在四十幾首進入決審的作品〈蒙馬特的泥濘〉算不錯,第二首〈變奏〉不及〈蒙馬特的泥濘〉。
沈奇:有些散亂。
娜夜:想表達的太多,但散亂。
【200號】〈守口如瓶〉、〈未來已來〉
沈奇:表達清新、細膩。喜歡它精簡、明瞭、深切,讀了很舒服,也比較順暢自然、圓熟。
尹玲:第一首〈守口如瓶〉要寫對時光的守口如瓶,但其實是寫作者與時光之間的密語,第二段寫心裡的感情,我非常喜歡的寫法。第三段的表達方式與意象是我喜歡的手法。對第二首〈未來已來〉的標題感到驚訝,文字纏綿但不讓人驚嚇,如第一段「就是一輩子的光陰/十指相扣」,第二段「未來已來/襟袖間藏滿春夜的和風」等都是較少見的寫法。
娜夜:感覺也是很自然、順暢。但沒有特別看進去。
陳育虹:很好懂的兩首情詩,但我不喜歡文字的老式寫法。
羅智成:兩首都不錯,口語、相稱,問題第一首文字用得太收歛,讀起來沒有太深刻印象。
【102號】〈為母親吹頭髮〉、〈支吾〉
沈奇:第一首〈為母親吹頭髮〉寫親情的記憶,中間有個轉折,轉得很漂亮。第二首〈支吾〉第三段「那櫻桃小口大概是精品屋買來的昂貴裝飾」不理解其中意思,可能對女性不太清楚,但整體感覺還不錯。
娜夜:第一首感情很飽滿,語言簡潔,留下無限想像,也是詩的張力,意蘊深藏。第二首第三段也與沈奇的感覺相同,不明白她的意思。
羅智成:〈為母親吹頭髮〉寫得非常好,意象不是感動,反而毛骨悚然,她不是單向思考,既美又醜混雜一起的深刻感覺。中間的轉折處理得大膽,但很不錯。〈支吾〉有點混雜。
陳育虹:〈為母親吹頭髮〉我滿喜歡,尤其第二段。〈支吾〉沒那麼差,其實還算不錯。
尹玲:〈為母親吹頭髮〉我非常喜歡,也如其他老師講的,但〈支吾〉是含糊其詞還是抵抗?二首平均後就放棄了。
【50號】〈婚姻是……〉、〈追火車〉
娜夜:看中第二首〈追火車〉,比第一首〈婚姻是……〉寫得好,有一定的厚度與涵量。
沈奇:第二首寫得不錯。
陳育虹:寫女性在婚姻中的失去,意象滿完整,很婉轉表達了婚姻的獨佔性,表達了婦人的生活與語氣。第二首第一段第三行「滂沱的腳步」好像沒有人這樣表達。兩篇滿平均,具整體性。
羅智成:這二首在我排名是比較後面,第一首較穩,沒有敗筆,有內在的自信,但第二首,硬是把龍貓拉出來,跟詩裡其他東西不搭調,婚姻是成年者的作品,後面跑出這些東西,顯得不相稱.但整體來看比較穩當。
尹玲:我沒有選,是用字太白,過份口語。
【141號】〈腦麻者的詠嘆調〉、〈病房偶書〉
娜夜:第二首〈病房偶書〉比較生硬,第一首〈腦麻者的詠歎調〉節奏把握得好,把無奈表達得徹底。
尹玲:意見與娜夜接近,〈腦麻者的詠歎調〉寫到的「架起我那歪了樑的幕吧/這是一本寫壞的劇本」、「笨拙和失衡總是無辜的孩子」,雖然身體狀況不好,希望有個不錯的鼓勵「如蝴蝶般輕盈」、「我要唱完這首詠歎調」,在能力以內做到最美好的狀況,是我選她的原因。結構比其他的詩完整許多,但第二首比第一首差了些。
羅智成:這是我前三名的選擇之一,真正會寫詩的不只靠語法、意象,這兩首詩能呈現困境中的美感經驗,困境是指腦麻者,另〈病房偶書〉雖短,也不錯。不灑狗血,帶有意志收歛的語調,寫憂傷事情卻堅持用超越的觀點、語調,處理很好,不唱高調,文詞非常相稱,有說服力。〈病房偶書〉的「從病的口袋掏出來的氣味/成了我呼吸的主流」可見書寫者的功力,算經典級的表達方式,但結束得有點輕率。
陳育虹:兩首的調性很接近,寫得也滿好的,尤其〈腦麻者的詠歎調〉結尾雖簡單,但滿深沈。〈病房偶書〉寫到的「被咬傷的雀」、「月光在窗外寒著臉」有點奇怪,比〈腦麻者〉寫得重了一點,但兩首滿平均。
沈奇:可能要投降了,因為出國回來,有些疲勞,故沒讀進去,但聽了大家的意見,再細讀了一下,真是不錯。有個提議,若有一首特別好,也可列入考慮。
【211號】〈烏鴉〉、〈或者桃花,或者木棉〉
娜夜:兩首作品水準相等,詞短。雖然簡短,涵意很夠,有感動到,印象深刻。
沈奇:〈烏鴉〉沒有特別動人處,只是平實,第二首〈或者桃花,或者木棉〉較特別,非常好玩,最後説「我站在室內,無端端焦灼,無端端在“冬天”一詞/投下的光和影中,明顯,矮了下去」,令人驚艷。
陳育虹:非常喜歡這兩首,好像不費力就達到文字的自然和流動。第二首喜歡沈奇講的兩句,用不費力的語言,自然的把生老病死表達出來,做到開始喜悅,終於智慧,有思考的東西在。
尹玲:雖然沒選這首,但分數不低,讀時很沉重,特別與我的經歷有關,第二首第二節很特別。
羅智成:兩首非常不錯,可擺進去前幾名,第二首倒數第三行「不知所踪的一截」踪好像用錯了(陳育虹老師回應,應該也可以)。但整首很不錯,很老練。
【212號】〈瑜珈的背面〉、〈欲望號列車〉
娜夜:兩首都很整齊,打最高分。〈瑜珈的背面〉平和,深入淺出,淺出後不用很多語句。〈欲望號列車〉意味深長,輕鬆、明快、不複雜。
沈奇:兩首有同步格調,剪裁獨特,有哲理的思考,特別感人,投最高分數,有份量。
尹玲:意見與前面兩位老師相同,特別是第二首〈欲望號列車〉,把每個人一輩子一生都寫在裡頭,印象非常深刻,語言文字不聳動,但寫到心裡深處。第一首〈瑜珈的背面〉把瑜珈背面的東西寫得平靜、平和,印象深刻。
羅智成:第一首打得最高分數,是我最高分兩首中的一首,意思的延伸很棒。第二首比較普通,不喜歡第四段第三句「下一站叫皺紋,下一站叫白髮」對號入座式的表達,把整首詩拉下來。
陳育虹:第一首還是只寫感覺,沒把精神寫入,第二首「下一站叫皺紋,下一站叫白髮」及結尾下手太重,太白,比較沒趣。
針第一輪投票入選的十首詩充分討論後,五位評審最後用加權計分方式,從8分到1分,選出八首作品,統計如下。
編號 沈奇 娜夜 尹玲 陳育虹 羅智成 總分數
50 2 3 1 6 4 16
69 3 5 0 0 2 10
86 0 0 0 3 3 6
91 4 2 4 1 0 11
102 7 4 7 5 8 31
141 1 6 8 7 6 28
178 0 0 3 0 1 4
200 5 1 2 4 0 12
211 6 7 5 8 5 31
212 8 8 6 2 7 31
最高分數31分,有三位:102、211、212。評審們同意從給分結構分出高下,由於212號有二票給8分,但102及211皆只有一票8分,故首獎由212號獲得。
102號有二票給7分,211只有一票7分,故102號獲得優選,211得到佳作,以分數論是佳作一。最後依第四至第八高分者得出佳作二至佳作六,得獎者分別為141、50、200、91、69號。
- Oct 01 Thu 2009 14:53
第四屆葉紅女性詩獎決審會議記錄摘要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